博鱼·体育(China)APP官网-登录入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春潮首页 
 社团活动 
 社团建设 
 网上党校 
 理论园地 
 红色经典 
 学子风采 
 春潮期刊 
 荣誉室 
 文件下载 
 周年庆祝 
 领导题词 
 
  红色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春潮网>>红色经典>>红色人物>>正文
守护“心中的太阳”
2013-11-01 21:46  

守护“心中的太阳”

——记中国第一座民间毛主席纪念馆馆长齐春信

前几年从《大河报》获悉,有位退休老人在河南省新郑和禹州交界处的陉山腰上建了座毛主席纪念馆,据说这是中国首座由民间个人建造的毛主席纪念馆,而且建馆者是一位靠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的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在出席纪念著名作家魏巍的大会上,笔者有幸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齐馆长,老人那花白的头发,饱经风霜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坚毅执着的表情,慈祥而精神矍铄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信仰坚定、有着很强的精神支柱的人,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她叫齐春信,就是这么一个普通老百姓,用10多年时间,个人开支50多万元,建立起一座260多平方米的毛主席纪念馆,免费供人参观。

谈到为什么要建馆时,齐春信激动地说, “1976年毛主席逝世,当时在禹州一中大操场上开追悼会,参加人非常多,群众哭得很悲伤,我也流了很多泪,当时我想,毛主席这么伟大,应该建立纪念馆,让他的思想祖祖辈辈往下传。”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建馆的想法。之后,她就开始收集毛主席的照片、像章、语录等。

1997年,已经为建馆奋斗了20年的齐春信,第一次把建毛主席纪念馆的想法告诉了老伴张永建。齐春信说,陉山与毛主席家乡的韶山走势相像,她很满意。村民得知她是建毛主席纪念馆,纷纷来帮忙。陉山是石头山,没有炸药,他们只有一点一点地用铁锛撬。有时碰到重达几吨十几吨的大石块,十几天才能把它拿掉。半年之后,方圆百里的群众也上山干活。山上没吃的,他们就自己带来面、菜。人多时,干活的有200多人。家远的晚上就住在山上,睡在蒲席上,四个人才盖一条被子。冬天冷的时候,就多垫点草。“大家干活很积极,下小雪都不停,一听说为毛主席干活,离陉山100多里的禹州市顺店乡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背着萝卜来了。”提到这些,齐春信很是感动。一直到2000年,他们终于把建馆用地平好。

2001年3月开始建馆,9月份才建成130平方米的5间平房。2003年,在北京定做了一尊毛主席坐像。齐春信告诉记者:“这座主席坐像高2.99米,底座长2.36米,宽2.16米,白色汉白玉质,立在纪念馆的正中心,非常肃穆庄重。”

纪念馆展品一部分来自自家的收藏,一部分来自主席家乡,还有一部分来自北京。“我去韶山3次,在家乡的毛主席故居,先拍照,然后再洗出来放到纪念馆。”齐春信表示,现在展馆展出毛主席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64幅,还有好多展品由于空间不足,没能展出。

齐春信建毛主席纪念馆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引来不少媒体报道和无数群众赞誉。但在自豪的同时,老人也碰着一件酸心的事。2008年有人在纪念馆旁边开了一家采石场,每天炸山采石,石头崩出来,把纪念馆的房子都砸裂缝了。听说这所民间首个毛主席纪念馆面临倒塌,原湖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写信给禹州市委书记,要求帮助解决问题,保护这个纪念馆。记者看了李尔重老人的信件,其中写到:“齐春信老人个人建立了一所毛主席纪念馆,起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许多干部和群众都去参观(免费)。最近齐春信老人遇到了困难,希望党予以帮助,在和谐两利的原则下,予以调整解决。”陉山虽然不大,却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山,山上有子产墓、霸王墓等文化遗产,特别是当年解放军挖的防空洞,规模宏大,也同样面临着被毁坏的危险。

如今,齐春信已76岁高龄,她日夜驻守在展馆里,每天都把2.9米高的毛主席汉白玉坐像擦得一尘不染,接待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齐馆长说:“我小时侯家里三口人都被活活饿死,是毛主席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俺就是死也要死到这山上,陪着毛主席”。多么感人的话啊,她就是这样执着、坚定地守护着“心中的太阳”!


当地群众踊跃参加毛主席纪念馆活动


当地群众踊跃参加毛主席纪念馆活动

关闭窗口

地址:河北工程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

维护管理:能环学院科协

XML 地图